8月30日,四川凉山州西昌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西昌市索玛花爱心学校被拆事件,凉山州教育局称社会力量办学和支教必须依法依规。此前,网上热传的“最悲伤作文”《泪》,上传者即为索玛慈善基金会理事长。(8月31日《京华时报》)
因为一篇“最悲伤作文”,贫困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一夜之间进入大众视线。该州宣传部长在接受了中央电视台采访后承诺:一定会帮当地解决索玛花儿童村身份的问题。但是随后索玛慈善基金会却收到了《限期拆除违建通知》,《通知书》的理由也很充分:“占用林业用地”,“非法买卖土地、违法违规修建房屋”,还有大部分老师没有持证上岗等。
这个《限期拆除违建通知》来的时机非常微妙,因为此前学校已相安无事的运作了4年,这期间学校的所有教材,也一直由当地教育部门提供。至少说明该学校之前是得到当地教育部门默许的。《通知书》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最悲伤作文”的意外走红后翩然而至,就很值得一番玩味了。
爱心学校该不该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当地政府和涉事的索玛慈善基金会各执一词。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个情况,就是在这个争议中最有发言权的其实是当地百姓,只有他们才能切实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存在的意义。我想,当地政府在通知书发出前,是不是该征询一下这群“沉默的大多数”的意见呢?
退一步说,该学校的确属于非法经营,但是当地政府在发出一纸通告前有没有衡量过通告发出后可能带来的问题和相应的补救方案?比如新的学校何时可以建好,原学校拆了后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怎么解决?很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相关的方案,那么最终伤害到的,还是当地的孩子。
当然作为一个平头老百姓,我无意揣测当地教育部门在“最悲伤作文”一夜走红后是什么心态。但是从当地宣传部长和另外几个官员的表态看,我隐约感觉到他们多少有些“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也许上传该作文的索玛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在某些领导的眼中,可能就是个对立面。要不然,怎么一个好端端的运作了4年的学校,在“最悲伤作文”引起关注后,就要“最悲伤的强拆”了呢?
其实作为一个贫困州的教育主管部门,在部分社会和民间人士自愿介入帮助当地教育时,原来是可以特殊要求特殊对待的,比如说在支教的问题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尽可以大开绿灯,毕竟当地的教育资源那么缺乏,有老师愿意留在当地支教,这种行为无论如何都是值得鼓励的。
这样一想就有些恍然大悟了,原来所谓“非法办学”而欲强拆学校者,乃是受“最悲伤作文”牵连,因为那篇“最悲伤作文”让当地教育部门灰头土脸,里外不是人,还好他们手里还有些权力,因此就像个受了气的小媳妇一样使使小性子,这不是虚荣心作怪还能怎么解释?
其实一个地方贫穷并不可怕,只要有奋起直追的信念,可怕的是有些人精神上同样的贫瘠,不敢去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要深化,从思想上、上都要再破冰才行。如今的抗战纪念活动和历史问题正可以视作一块试金石。两岸间经济议题推动了不少,和军事议题属于“深水区”,一时难以下手,那么从抗战史寻求深入突破口行不行?
如果单纯以票房数据为依据,《百团大战》必将在华语电影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看看那些停留在上世纪的叙事语言,看看里那句“请各影城(院)用一切手段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再看到同档期几部影片的无奈遭遇,电影工作者和观众都会觉得被羞辱。
看看正面战场的22次会战,大多数不都是败仗吗?面对几十万日军进攻,除了台儿庄一仗外,各次会战都以失利告终,经过一年多的战略退却丧失了半壁江山。此时,正是靠领导的军队深入敌后战场,以游击战拖住了侵华日军的后腿。
什么是谣言,什么性质的谣言才可以被追究刑事责任,编造谣言者和传播谣言者的法律责任有何区别,无意传播谣言和故意传播谣言的法律责任同等吗?更重要的是,谁是谣言鉴定师,他们判定谣言的依据是什么?